您的位置:

安徽农网首页 > 乡村旅游 > 乡村旅游 正文

站内搜索:

探访茶坦村

2024/1/11 9:07:16 责任编辑: 萍萍

  宏村羊栈岭北侧与黄山区郭村毗邻的深山里,曾经有个叫“联合”的行政村,由于过于偏僻,交通不便,人口又少,如今已与雉山村合并。这个行政村,由榧树下、牛泉坑、纸槽和茶坦四个自然村组成。这四个村的名称非常有意思,与当地实际情况风马牛不相及,人们将它们概括为:榧树下没有榧,牛泉坑不见牛,纸槽不产纸,茶坦不长茶。

 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宏村人,我对联合村既熟悉又陌生,一直想到那里实地走一走。初冬的一天,我约上几个好友一起走进联合村。

  榧树下村在黟(县)太(平)公路旁,牛泉坑、纸槽是深山里很普通的小村子。上茶坦,则要经过纸槽,并且要步行约3公里的山间水泥小路才能到达。这山路仅有一尺来宽,虽是平整硬路,但走在上面仍需多加小心,稍不留神则可能失足。我们小心翼翼走了近一个小时,才到达茶坦村。

  古徽州村庄的村头大多都有融自然风光和人文建筑为一体的水口。山、水和树则是组成自然风光的三大要素。茶坦,这个地处偏僻、水资源极其匮乏,连生活用水都需水池储蓄的山寨小村,村头居然也有两三株树龄近150年的古栎树构成的袖珍水口林,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。

  沿水泥台阶拾级而上,茶坦村的大体轮廓便展现于眼前:蓝天白云下,一栋栋历尽沧桑,依山而建,错落有致,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黄泥土楼(屋)掩映在翠竹林中。每间房子都由“铁将军”把门,房前屋后长出了草木,杂草掩映小径,一棵大柿子树,叶子大多已经凋零,残留的柿子挂在树枝头——“村里没人住了!”望着眼前荒凉、宁静、落寞的景象,我不禁这样想。

  “这间房子有人住!”同行的小倩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突然叫起来。我顺着她的视线疾步走去。这是一间在山区十分普通的土楼。屋旁的菜地,晾晒的衣服和门前的鸡冠花,仿佛一缕透过云缝照在茶坦的阳光,给这个宁静而又荒凉的小山村增添了一丝生机。

  屋子大门敞开着。屋里陈设十分简单,地面倒很干净。“有人吗?”在我们再三问询中,屋里久久无人应答,我们只好选择离开。

  在村里走了一大圈,几乎在每一间房前都留下我们的脚印后,我们又回到了村前的水口。正当我们准备下山时,忽然从村中传来一声呼喊。回眸望去,村中一个土台上站着一位老妪,相隔较远,我们没听清她说什么,也不便交流,只好跟她挥手道别,下了山。

  这位老媪是什么人?怎么一人在村里?生活怎么着落?下山途中,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。

  在跟村民的攀谈中得知:这位老媪今年已88岁,身体很硬朗,干些轻农活不在话下。她儿女都在宏村定居,老人兴许是过惯了这里清净、与世无争的生活,也许是舍不得离开这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土楼,就是不肯下山跟子女一起生活。孩子们拗不过老人,只好遂了她的愿。他们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进山看望老人,送些生活物品。原来如此,我原先一直悬着的心也落了地,可内心里还是希望老人能早日下山跟孩子们一起生活,颐养晚年,享天伦之乐,毕竟一个人实在不便在深山生活。

  合并乡村,整合资源,走城镇化发展道路,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。茶坦,村民们祖祖辈辈在此生活,土楼(屋)是他们抹不掉的乡愁。村民搬迁,土楼(屋)依在。土楼(屋)是茶坦人的根,是茶坦人难以割舍的情怀!

  近日获悉,黄山市一家公司已与黟县有关方面完成了签约,将利用茶坦的现有土楼资源和有利条件,在这里建一个户外运动基地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茶坦村一定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现于人们面前。

( 来源:安徽日报农村版 作者:吴哲 )


【字体: 】【 打印 】【关闭此页


安徽农网版权及免责声明

① 凡本网注明“安徽农网”的信息作品,版权均属于安徽农网,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
   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安徽农网”。如有违
   者,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“安徽省气象台”或“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”的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产品,
   未经气象主管部门许可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如有违者,气象部门将依法追究
   其法律责任。

③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安徽农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根
   据“文责自负”的原则,该作品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

④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,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安徽农网联系。

※ 联系方式:电话:0551-2290197 传真:2874926
   ahnw@mail.hf.ah.cn ahnw@ahagri.com